各学院(系),各位博士后: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含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53号),2025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即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申报工作即将开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每年28万元的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国家资助期为2年,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8万元。2025年拟资助500人。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主招收的2025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

3.199311日(含)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4.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以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5.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6.拟进站的申请人须为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7.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43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本站博士后研究期间未申报过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未获得过国资计划BC档单位推荐,未入选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须依托本人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设站单位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8.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9.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10.已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不含博士生专项计划),

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各类国家博士后引进、派出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以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不得申报。同一站内,博新计划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可同时申报,但不得同时获选。

三、申请程序

1.时间安排

1)申请人于2025220-320日网上提交申请材料;

2)院系于2025324日前完成网上审核;

3)人力资源处于2025327日前完成网上审核并提交基金会;

4)基金会于4月开展通讯评审,遴选1000人进入会议评审;5月开展会议评审(评审指标见附件1-4,会议评审后公布获选结果。

2.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新计划申报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及学位证明、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具体填报要求如下:

1)申报书。申请人进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选择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在线填写申请信息并生成申报书上传(模板见附件1-1),使用模板线下填写无效。申报书“三、在站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中所填写信息,不得出现任何与姓名、单位名称相关的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明显泄露申请人身份信息的内容以及评审专家判定其他属于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形,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0分。

2)推荐意见表。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并完成填写,导师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模板见附件1-21-3)。

3)学位证明。拟进站的申请人须提交学位证明。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通知书,或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4)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5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项目课题提供批准通知书或项目计划书首页及基本信息页等相关证明,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在网上申报开通日期前,可在本通知附件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下载相应模板作为填报参考。

3.申报流程

1)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并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在320日前逐级申请驳回。

2)院系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并提交至校级审核。院系审核截止日为324

3)人力资源处审核申报信息,并于327日前提交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四、其他事项

1.申请人如符合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和国资计划BC档申报条件可同时申报。同时申报者须先登录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申报系统选择申报的具体项目,完成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申报,再按提示跳转至国资计划BC档申报系统,完成BC档申报(跳转后,仅需修改和上传BC档部分申报内容即可,无需重复申报)。申请人每站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一次国资计划(ABC档)。

2.通过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通讯评审进入会议评审、但未获得该资助的申请人,如符合下列条件(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的全职博士后、不含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人员;2.申请人实际进站单位与申请时依托的设站单位一致;3.申请人同时申请国资计划BC档且获设站单位推荐),可获得国资计划B档资助。

3.获选人员须在出站前(一般应为获资助18个月至资助期满时)申报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择优给予一次性资助,获选人员未提交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材料的,不得办理出站手续。

4.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研究成果的,须注明“本研究成果由‘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及资助编号(Supported by th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Program and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 Number ***

5.对于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且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情况不做限制。

6.拟进站的获选人员须在获选通知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且进站时不得变更申报时填写的拟进站单位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7.请各院系做好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申报宣传工作,动员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高水平专家参与,积极做好推荐申报工作。

8.为发挥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示范引领作用,入选者在国家资助期(2年)内,学校对学科博士后在国家资助基础上给予每年10万元的配套资助。

五、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博士后工作办公室联系人:马老师、赵老师,联系电话:(057188989766、(057188981453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士后基金管理处联系人:胡老师,联系电话:(01062335395


附件:

1-1.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 档)申报书

1-2.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

1-3.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1-4.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 档)评分标准



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

20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