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基地成立于2012年2月,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浙大休闲研究中心”)和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杭州城研中心”)联合设立、共同建设。博士后具体工作由浙大休闲研究中心与杭州城研中心参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共同建设与管理。浙大休闲研究中心负责博士后的进出站、合作导师选派与学术考核管理,杭州城研中心负责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参与日常考核,提供实践性研究任务(导师简介详见附件1)。
截至2013年7月,基地已招聘两批博士后进站开展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建设一流博士后研究基地,现继续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竭诚欢迎海内外学术英才积极应聘。
一、招聘条件
1.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及创新意识,良好科学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
2.工作勤奋,进取心和责任感强,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3.招聘专业参照城市学博士后研究指南(详见附件2);
4.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者(
二、应聘材料
1.博士后应聘表(下载附件3填写);
2.代表性研究成果;
3.其他参见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hr.zju.edu.cn/postdoctor/
三、待遇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其它方面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417室);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粮道山18号)。
联系人:陈燕、陆胜蓝
电 话:0571-88273948、0571-87023276
电子邮箱:apcl@zju.edu.cn、hzcsxyj@163.com
截止期限:本轮博士后岗位招聘进站时间为2013年12月,应聘材料投递截止时间为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基地
附件1
城市学博士后基地导师简介
王国平,男,1950年1月生于杭州,籍贯四川开江, 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历任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中共余杭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中共嘉兴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致力于城市学、杭州学研究,主要学术成就如下:1、城市论:以杭州为例(上中下三册),王国平著,人民出版社,2009,150万字;2、城市怎么办(1-12册),王国平著,人民出版社,2013,700万字;3、西湖全书(1-50册),王国平总主编。杭州出版社,2004,1000万字;4、西湖文献集成(1-30册),王国平主编,杭州出版社,2004-2005,2000万字;5、南宋史研究丛书(1-50册),王国平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2010,2000万字;6、西溪系列丛书(1-9册),王国平主编,杭州出版社,2007,300万字;7、杭州运河丛书(1-8册),王国平总主编,杭州出版社,2006,240万字。
电子邮箱:hzmyw2003@163.com
庞学铨,男,哲学博士,人
电子邮箱:pangxq@zju.edu.cn
潘立勇,男,1956年5月1日出生,浙江宁波慈溪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艺学硕士、复旦大学美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达勒姆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近年来兼及休闲学与旅游文化的研究。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美学/休闲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术研究部主任、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理事、浙江度假旅游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休闲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专著五部、译著一部、主编七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负责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四项、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多项。学术成果获第一、二届全国青年美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学术成果三等奖、华东地区高校出版系统学术专著二等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多种学术奖项。代表作有《审美人文精神论》、《朱子理学美学》、《一体万化――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审美与休闲》等。
联系方式:手机13306815166 电子邮件:ply5651@163.com
附件2
城市学博士后研究选题指南
城市学博士后招聘立足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型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聘者可参照研究指南确定选题方向,也可结合自身专业,围绕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自拟选题应聘。
一、城市流动人口问题
流动人口待遇问题研究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人口流动与城市适应研究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社会保护研究
二、城市教育问题
基础教育公平与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
优质教育的均衡化研究
三、城市医疗卫生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研究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研究
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医疗救助体制、药品生产流通制度研究
四、城市住房问题
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城市公共住房保障政策研究
农民工(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
“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问题研究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问题
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景观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六、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附件3
城市学博士后应聘表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应聘表
应聘岗位(方向) | ||||||||||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
毕业院校 |
|
所学专业 |
|
毕业时间 |
| |||||
最高学历 |
|
最高学位 |
|
导师姓名、职称 |
| |||||
政治面貌 |
|
外语语种 |
|
外语水平 |
| |||||
婚姻状况 |
|
身体状况 |
|
籍 贯 |
| |||||
现工作单位 |
| |||||||||
联系地址及邮编 |
| |||||||||
联系方式 |
固定电话(手机): 电子邮件: | |||||||||
在站研究形式 |
(是否脱产研究、是否转人事关系、原单位是否批准全职在站研究等相关情况) | |||||||||
受聘后可到岗日期 |
| |||||||||
家庭主要 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 |
学历(位) |
与本人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偶现工作情况 |
| |||||||||
教育背景和 工作经历 |
(按时间由近及远填,含工作单位、岗位、担任职务、毕业学校、专业、学历学位等内容) | |||||||||
主要论文论著 (仅填写境外期刊及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 |
| |||||||||
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仅填主持) |
| |||||||||
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课题与研究成果;或博士论文概要(不少于2000字) |
(可另附页,以标题二号黑体,正文三号仿宋的格式提交) | |||||||||
应聘博士后岗位后研究课题(不少于3000字) |
课题名称: | |||||||||
课题介绍(包括课题的学术意义、具体内容、预期成果;可另附页,以标题二号黑体,正文三号仿宋的格式提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