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浙江大学青年教师《前沿数学技术交叉应用》高级研修班举行第3次交流会

发布时间 :2009-05-18    阅读次数 :791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和交叉研究的能力,《前沿数学技术交叉应用高级研修班》于2009516在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举行了第3次学术报告会。高研班由省特级专家刘祥官教授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罗庚数学中心主任杨德庄教授作了题为《灵活的华罗庚应用数学技术》的报告。我校来自不同学科的30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研修班在轻松而融洽的学术氛围中进行。

刘祥官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杨德庄教授作为华罗庚教授的学生在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罗庚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和管理决策与应用数学所所长。他从1958年跟随华罗庚教授学习运筹学,在华老的亲自指导下从事数学应用的交叉研究,带领他的团队取得诸多成果。他的工作特点是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攻关研究,迄今已解决的大中小型问题在百项以上,曾获省部级奖10多个,国家级奖2个。他曾应邀代表中国数学界在国际运筹学会上发表45分钟的报告。他总结的华罗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十二论”,并由此发展的一些新思想与新技巧,如模型算法一体化思想,更动目标约束思想,二次建模思想,模式元的概念等,对今后应用数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价值。他与王元院士合著了《华罗庚的数学生涯》一书,在数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明年华罗庚诞辰100周年,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专门请他撰写纪念华罗庚的论文。

教授的报告循循善诱地首先从华罗庚概括的“数学现象”宏观展开新的数学思路。通过简单的两个例子(平面圆周的定义、子集的定义),概括了数学的三个特性: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广泛应用性,阐述了数学是一门技术的重要观点。随后,教授指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灵活性+洞察力”,也就是说,实际问题可多视角观察分析,洞察力寓于灵活性之中。灵活地选择“好”模型,灵活地等价变动,进而可以再次建模,迂回解决。教授还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应用数学技术的几个思想与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模型算法一体化,更动目标、更动约束思想,二次建模思想,模式元概念及应用,团队的群体合力、多学科交叉综合之合力,“十二论”等。报告中的内容有大家熟悉的,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数学界趣闻。

最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咨询。有的老师对“数学现象”感到提法很新鲜,特别提出咨询。有的青年教师希望到中科院与老师的团队进一步请教。学术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到场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

4次活动将在高研班学员进一步准备后展开活动。日期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