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热烈祝贺7位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发布时间 :2008-01-01    阅读次数 :1465

    在12月27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宣布,29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7位新当选院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分别为数学物理学部吴岳良、张伟平,化学学部柴之芳,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杨焕明、武维华、段树民,技术科学部胡海岩。

7位新当选院士简介:
    吴岳良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03年1月聘为浙江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
    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的正反粒子-左右镜像反演(CP)对称性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的解释,其理论预言与国际上两个重要实验结果一致。首次完整地建立CP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不仅可解释标准模型中CP破坏的起源,同时使得每个夸克和轻子都带有一个物理的CP破坏位相成为新的CP破坏源。与合作者提出重夸克有效场理论的物理基础并给出多个计算高阶修正的动力学方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伟平 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3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聘为浙江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人合作建立了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的内在联系(Bismut-Zhang定理);合作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几何量子化猜测的全新解析证明及其系列推广;将低维拓扑中著名的Rokhlin同余式推广到高维情形,其结果同时改进了著名的Atiyah-Hirzebruch整除性定理;合作引进高维谱流概念,将谱流概念推广到算子簇情形,研究了高维谱流对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应用。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柴之芳 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9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80-1982年由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4月聘为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致力于放射分析化学方法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铂族元素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线铂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撞击理论;倡导并建立了分子-中子活化方法,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种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的研究。还将核方法应用于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和核反应快中子谱等研究。获2005年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杨焕明 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10月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籍贯浙江乐清。1978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82年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2002年4月聘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带领团队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领衔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我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基因组学规模化研究的?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维华 植物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9月生于山西省临汾市,籍贯山西孝义。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点实验室主任,2002年5月聘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及离子跨膜运输调控机理和植物抗逆高效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研究。在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细胞信号转导及植物钾营养高效的分子调控机理、植物气孔运动调节信号转导及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调节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创新意义的贡献。

    段树民 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10月生于安徽省蒙城县,籍贯安徽蒙城。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5年在南通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突触发育和可塑性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Glia》、《Hippocampus》、《Neurobiology Disease》国际杂志编委,2005年5月聘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作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尤其在胶质细胞信号分子释放机制、胶质细胞对神经环路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沉默突触活化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胡海岩 力学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56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福建闽侯。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1984年在该校获硕士,1988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现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2004年11月聘为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

 

浙江大学人事处

2007年12月29日